本文是武陵春春晚原文及译文,文章中除了武陵春春晚原文及译文外,还为大家提供了武陵春春晚练习题及答案,详情如下: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1)花已尽(2),日晚(3)倦(4)梳头。物是人非(5)事事休,欲语泪先(6)流。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闻说(7)双溪(8)春尚好,也拟(9)泛轻舟(10)。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注释: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倦:懈怠。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
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
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也拟:也想、也打算。拟:准备、打算。
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舴艋:小舟也。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武陵春春晚》练习题及答案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4、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5、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参考答案
1、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2、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3、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4、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5、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武陵春春晚就为朋友们提供到此,想要获取更多的初三语文上册古诗词信息,请时刻关注我们~
查找公众账号:
精品初中生微信ID:
zk51edu